江西省腫瘤醫院主任醫師 李國慶
一、惡性腫瘤為什么要進行定期隨訪與復查
轉移和復發是惡性腫瘤的基本特性。不同種類、不同惡性程度、不同病期的惡性腫瘤轉移和復發的概率是不一樣的,早期、惡性程度低的患者復發、轉移的概率低,病期偏晚、惡性程度偏高的腫瘤復發、轉移的概率就高。定期對惡性腫瘤患者進行復查與隨訪,有利于早期發現轉移及局部區域復發。
二、隨訪與復查的內容
1、治療后有無局部/區域復發
根據原發腫瘤的部位有針對性的做一些相關的檢查,如腦部腫瘤,則首選腦部MRI/CT檢查;鼻咽癌首選鼻咽MRI/CT檢查;肺癌首選胸部CT檢查;腹部腫瘤則首選腹部彩超/腹部CT檢查;總之,應選擇對相關部位既顯示清楚又廉價的檢查手段。對淺表淋巴結大部分采用觸診檢查即可發現病灶。
2、治療后有無遠處轉移
不同的腫瘤都有其好發轉移的部位,且隨著惡性程度、病期早晚的不同,發生轉移的概率是不一樣的,早期、惡性程度低的患者發生轉移的概率低,病期偏晚、惡性程度偏高的腫瘤發生轉移的概率就高,這就要求隨訪的醫生要有一定的臨床經驗,再結合病人自身有無疼痛或不舒適的感覺,來選擇相關的檢查。除全面的體格檢查外,多數腫瘤都有相應的腫瘤標志物測定,如肝癌的AFP檢測、鼻咽癌的EBV-DNA檢測等,若指標升高則提示腫瘤可能出現復發、轉移。大多數腫瘤的好發轉移部位為肺部、骨和肝部,這就要求醫生根據經驗做出判斷,選擇做某些特定部位輔助檢查,如果考慮肺部轉移可能則選擇胸部CT,考慮肝部轉移則選擇腹部彩超/CT檢測,若考慮骨轉移則選擇全身骨掃描檢查,若經濟條件允許,還可以考慮做PET-CT 檢查。
3、了解治療的并發癥和副反應
腫瘤的治療手段,不管是手術、化療或放療都有可能引起并發癥和副反應,特別是采用多種手段的綜合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的概率會增加。最常見的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的粘膜反應,有些會影響心、肝、腎等臟器,這就要做相應的血常規、心電圖、肝功能、腎功能等檢查。
三、惡性腫瘤治療后隨訪與復查的間隔時間
隨腫瘤的惡性程度和病期的不同而異。病期晚或惡性程度高,發展快的腫瘤隨訪問間隔時間應該短。一般而言,惡性腫瘤治療后1~3 年內,每3 個月復查一次;3~5 年內,每半年復查一次;5 年以后,每年復查一次,直至終身。另外要注意的是,若出現病情變化應隨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