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蘭 胡珍珍報道)惡性腫瘤是嚴重危及人類健康的一大類疾病,目前治療手段主要有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等。與外科治療手術、放射治療不同,化學治療為全身性治療手段,對于全身性腫瘤(如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等)和臨床及亞臨床遠處轉移性或局部晚期癌癥,化學治療常為惟一可選擇的有效治療手段。因而認知化療及相關知識成為病友及家屬迫切需求。
化學治療是用化學藥物治療疾病,簡稱化療。廣義的化療是指應用化學藥物治療各種疾病;而狹義的化療僅指應用化學藥物治療腫瘤。腫瘤患者實施化療時,醫生會針對不同的腫瘤類型,考慮藥物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力,藥物的毒性,對腫瘤增殖期的影響,還有病人個體的耐受力等,選出最優的化療周期和化療時間。一般來說,每個周期通常21天或28天。兩次化療之前的間隙我們稱之為化療間期,即為2個化療周期之間的時間,通常為患者在家休養時間。在此期間,醫生一般沒有明確的醫囑告知家屬,我們知道,化療藥物具有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肝腎功毒性等不良反應。因此很多患者會在這期間自行尋找所謂“偏方”進行調理,包括中草藥及一些廣告宣傳的保健品。那么這種認識是否正確呢?
一、中草藥
很多患者喜歡在化療期間服用中草藥調理,有些患者信任中草藥的抗腫瘤作用及減輕化療藥物的毒副反應的作用。但是部分中藥,尤其是不明成分的湯藥(某些中成藥物也可能具有肝腎功損傷等不良反應),可能加重患者在化療期間的嘔吐反應,減弱患者食欲。同時中藥湯劑成分復雜,可能加重化療患者的肝腎功負擔;熎陂g應慎用中草藥,尤其是在化療期間已經出現肝腎功損害的患者,應停止服用。
二、保健品
保健品本質應為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部分保健食品對改善腫瘤患者體質有一定作用,但絕不是必不可少的,絕對不能代替規范化、個體化的綜合治療。由于目前市場上對抗腫瘤保健食品虛假夸大宣傳誤導患者購買,尤其有些保健品非法添加違禁物品,加重患者肝腎功能負擔。
總之,化療期間使用中藥及保健品時,應充分衡量利弊,對于同樣具有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及肝腎功毒性的一些藥物,應慎重使用,以免加重不適癥狀或不良反應。使用藥物及保健品前,最好要與腫瘤?漆t師、營養醫師充分溝通,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這樣即可增強患者體質,又可避免出現不良后果。其實,除了藥物,飲食及心理等方面也都是化療間期我們需要關注的部分。
化療間期患者及家屬可以做些什么呢?1、一般護理:有些化療藥物有神經毒副反應,導致病人出現手足麻木、四肢顫抖等現象,可以進行一些局部按摩。2、心理方面:家屬應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狀態,做好心理護理,及時掌握病人的思想動態,耐心解釋放、化療可能發生的反應,消除患者的恐懼感和不必要的顧慮,使病人對治療充滿信心。3、飲食方面:食物應做到多樣化,盡量選擇低脂肪、高蛋白、多維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要多食用新鮮果蔬及高蛋白質食品,如魚類、蛋、奶類、雞、紅棗等,它能緩解化療引起的白細胞、血小板和免疫力等下降。切勿食用腌制、辛辣、油炸、刺激性等垃圾食品,粗細糧作為主食以保證營養的平衡。
綜合上述觀點,重視并合理利用化療間期進行生理及心理調整有利于患者化療的順利進行,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健康。